日常生活
張謇精神:共建南通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柱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3:32 來源:m.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黨的十七大對中華傳統文化作了定論:“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共同精神家園”。黨和國家已經意識到社會矛盾的尖銳,正在探求解決的辦法。何去何從,我在南通之行似乎找到點滴答案:百年來,南通上下各界都在弘揚張謇精神:愛國、勤儉、進取、道德、技能。在南通張謇是一面旗幟,在南通,張謇是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 來南通之前,對于張謇,我的認識相當膚淺。在參觀完南通紡織博物館和南通博物苑之后,我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震撼,面對張謇,我不由肅然起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小時候,艱辛的張謇就接受了正統儒家思想的熏陶,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憂國憂民的思想深植入骨髓之中,在光緒帝變法失敗、袁世凱篡位,他人生道路受阻之時,他毅然決然選擇自己的救國救民之路,從1895年到1926年,創造出近代中國幾十個“第一”,從實業救國到教育救國,從慈善事業到精神追求,大凡利國利民的領域他無不涉及,三十年指點江山,在江南一隅實現了全方位的“南通模式”。在這里,我們一同分享他處處奉獻的點滴,分享他偉大的人格:他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個紡織企業,并起名為大生紗廠(源于“天地之大德曰生”),名字寄托了他的希望,他企盼紡織廠讓大家能夠生存;他創立第一所師范學校,邀請眾多大家出任教師,這是他渴望人才、尊重人才、發展人才的索引;他及家人把壽辰所得贈資及朋友之助創建了模范監獄(犯人)、育啞學校(盲啞人)、育嬰堂(棄嬰)、幼稚園、貧民工場(窮人)、殘廢院(殘廢)、棲流所(流浪漢)、老老院(孤老)等,那時的南通在他的頭腦中早就是實現抱負的“獨立王國”。 張謇的一生重人格、尊人道,這是他的追求。他說:“法治治人,先各自治,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這是“張謇精神”的核心,是張謇一生“立德”、“立功”、“立言”的準則,也是現代南通社會和諧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南通,張謇精神已化為每一個人的內在行為。 陪同我們的還有一位南通廣播電視報的副總編俞挺,他個頭不大,為人謙和,知書達禮。他很留意隨時教導咱們的孩子:那次孩子們坐他的車去江蘇博覽園,臨下車時,有兩位孩子自顧自地下車了,誰也沒有管后面人怎么辦,俞總編當即叫住這些孩子,告訴他們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還要方便別人,生活中舉手之勞的事我們常常能做,更重要的是善念應該常掛在心。他停好車,手把手教孩子們如何讓開坐位下車,一個一個練習直到學會操作。他說:教育不要錯過每一個細節,在人生路途上,往往細節決定成敗。 短短幾日停留,我們欣賞著南通的美景,驚嘆于南通大街小巷干凈整潔的環境,驚訝南通人的秩序:沒有人亂穿馬路,沒有汽車亂停亂擺,沒有人丟棄垃圾,也沒有銹跡斑斑的垃圾桶,沒有挑擔的小商小販,也沒有見到一名乞討的人……一切都很自然,一切都很平靜,一切都那樣和諧。這或許就是教育的力量,一種長期積淀的力量。 (作者系永定區合作橋鄉中心學校副校長)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熱門信息
-
- 金能量龍心口服液行騙至張家界,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9781]
- 怎樣恢復相機里刪掉的照片 [6078]
- 裝修刷墻漆的教訓 [4527]
- 《禁毒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750]
- 中國十大整體衣柜品牌亞丹升級采用不釋放甲醛的萬... [3597]
- 把大坪鎮建設成為天門山的后花園 [2460]
- 《血色湘西》女一號田穗穗扮演者——演員白靜被丈... [2434]
- 一碗米飯有多重 [2050]
- 廖漢生簡歷 [1992]
- 話說湘西土匪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