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毒蘑菇”事件公眾為何力挺小學生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0:57 來源:m.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近日,北京市小學生張皓調查發現“蘑菇被漂白”事件,已發酵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繼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發布“食用菌合格率為97.73%”的市場抽檢結果后,中國食用菌協會又在媒體上表示“不相信小學生的實驗結果”。相反,在一家網站發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選擇“相信小學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12月5日新華視點)。 一個是“小學生調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個是“政府部門監測九成多合格”,巨大的反差引起公眾關注。工商局工作人員稱“小學生的檢測不科學”,公眾卻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小學生一邊。所謂權威官方檢測結果遭遇公眾如此冷遇,背后的信任危機著實值得深思。那么,在“蘑菇被漂白”事件上,公眾為何寧信小學生不信官方呢? 首先,這是公眾對于食品安全普遍擔憂的反映。隨著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無良商家為牟取利潤在食品上的所作所為,公眾早已“審毒疲勞”。在“還有什么能夠放心食用”的擔憂語境下,某種食品被爆出添加了某種非法物質,人們除了選擇相信,還能有別的想法嗎? 其次,這是因為小學生與政府部門的利益關切完全不同。小學生只是出于求知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驅使,是不帶有任何個人私利的“第三方”;可是政府部門呢,部門政績的私利關切就多得多了。在這兩者之間,公眾當然更為愿意相信無私的第三方。這實際也給建立類似的食品安全檢測制度帶來了啟示:不僅需要政府機關的檢測,更需要社會第三方的檢測。 更重要的是,面對小學生張皓調查漂白蘑菇所體現出來的探索精神和公民精神,有關部門既不肯定贊揚更不感謝監督,反而在未與調查小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情況下,就直接判斷“小學生的檢測不科學”,這無疑是一種權力的傲慢與偏見。 小學生對漂白蘑菇的調查,主要價值其實根本不在于過程是否科學,而在于背后探索事情真相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寶貴精神。有關部門一個“不相信小學生的實驗結果”的武斷評價,簡直就是對小學生求知精神與公民精神的一種無情打壓。就這一點,公眾也必然會對小學生張皓力挺到底。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熱門信息
-
- 金能量龍心口服液行騙至張家界,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9781]
- 怎樣恢復相機里刪掉的照片 [6078]
- 裝修刷墻漆的教訓 [4527]
- 《禁毒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750]
- 中國十大整體衣柜品牌亞丹升級采用不釋放甲醛的萬... [3597]
- 把大坪鎮建設成為天門山的后花園 [2460]
- 《血色湘西》女一號田穗穗扮演者——演員白靜被丈... [2434]
- 一碗米飯有多重 [2050]
- 廖漢生簡歷 [1992]
- 話說湘西土匪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