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資訊
村鎮優美了生態改善了
更新時間:2017-12-09 12:55:36 來源:m.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 ”,這是以往農村垃圾處理中的普遍現象。而今,這一切正在發生著本質性變化。8月13日,記者隨張家界市環保世紀行采訪團到武陵源區索溪峪鎮實地采訪后發現,農村環保改變了以前農村環境的舊模樣,隨之帶來的是農村生態環境的煥然一新。 隨著我市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生活垃圾的產出量每年也在成倍增加,生活垃圾與農藥瓶(袋)亂丟亂放、生活污水和人畜糞便亂潑亂排等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白色垃圾的隨意丟棄格外刺眼,農村垃圾的處理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市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越來越重要的工作內容。為解決農村垃圾污染問題,武陵源區率先進行了農村垃圾綜合治理。 近幾年來,索溪峪鎮在全區率先大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的長效機制,完善收集處理網絡,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共新建或修繕了95個垃圾池,落實專職人員20人。通過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確保了全鄉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工作的規范有效運行,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環境的改善。 來到索溪峪鎮金杜村,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條寬闊的水泥路貫穿整個村子,家家戶戶小院前統一放置著紅色的垃圾桶,垃圾盡收其中,整個村子看起來干凈而又整潔。“‘戶內垃圾入簍、戶外垃圾入桶、居住集中地垃圾入池’是我們的目標,你看,這就是我們去年修的垃圾池。”金杜村村支部書記唐承石指著旁邊一個封閉的垃圾池,滿臉自豪地對記者說。 唐支書繼續說,這樣的垃圾池在全村有8個,全村152戶人家已經養成了將垃圾倒入垃圾池內的習慣。 金杜村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老、邊、山、窮地區,經濟基礎薄弱,農民生活貧困,那時塑料袋扔得到處都是,牲畜糞便隨處可見。這些垃圾池都是高標準的,我們還為各家各戶配備了垃圾桶,加上村里同時推進改廚改廁工作,黨支部還對改廚改廁有成效的村民獎勵衛生工具。村里配備了3名保潔員專門收集清理垃圾池里的垃圾,并將垃圾運至鎮垃圾中轉站,還有1名督導員專門監督,形成了每戶分類垃圾桶—村里垃圾集中池—車輛清運—鄉垃圾中轉站的垃圾處理模式。 硬件設施齊全了,但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不行的。為了幫助村民克服陋習,村里利用無線廣播,向村民宣講衛生知識,增強農民的環保、衛生意識。“我們村每年搞兩次衛生評比,對于那些衛生搞得好的村民,我們便獎勵手套、 掃帚、撮箕、垃圾桶等這些實用的勞動工具。” 村里徹底清理了路邊柴堆、土堆、污泥、垃圾,進行了改水、改路、改廁、改廚等工程,美化了房舍,美化了庭院,美化了村貌。金杜村先后獲得省級文明衛生村、省級生態村、市級生態示范村榮譽。如今金杜村的村民們逐漸養成了“不顯富、不比貴、只比誰家衛生最干凈”的良好衛生習慣。現在村民的衛生意識增強了,生態環境改善了,金杜村支兩委班子認識到該村的優勢在生態,出路也在生態,在村書記唐承石的帶領下,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目前已建成百畝核桃基地、百畝蔬菜基地、百畝玉米基地。 為確保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及時的收集、清運和處置,索溪峪鎮把推進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作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村莊整治的重點內容,緊密結合該鎮的生態鎮、生態村的創建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明確部分分工,強化人員責任,切實抓好日常管理,加強組織領導;在全鎮范圍內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鄉運轉”的三級管理運行機制,并層層落實。投入52萬元對鎮、村兩級硬件設施進行建設,完善了收集處理系統,擴大了垃圾池覆蓋面。目前,全鎮累計完成村級垃圾收集池95口、垃圾箱84個、向農戶發放垃圾桶682個、投入垃圾清運車12輛(臺)、落實保潔員20人,所有行政村均已實行垃圾收集處理,日清運處理垃圾達40多噸。該鎮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礎,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推薦信息
- 熱門信息
-
- 田家老院子 [12934]
- 張家界一中高考成績創新高 [5444]
- 關于安張衡鐵路(西安廈門鐵路湖南段)立項勘察的建議 [4665]
- 桑植一中高考再創佳績 [4305]
- 方言劇《故事三下鍋》爆紅 [3866]
- 桑植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765]
- 鸕鶿灣大橋將于今日通車 [2229]
- 雙目失明的湘西11歲“小宋祖英”誓與死神頑強抗爭 [2228]
- 張家界軍分區領導班子調整 [1675]
- “5A戶外”在新起點上邁步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