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資訊
農民張福林的新希望
更新時間:2017-12-09 13:10:12 來源:m.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桑植縣洪家關鄉農民張福林家里出了件新鮮事:他精心飼養的兩頭小野豬和兩頭小家豬居然能“和睦相處、同槽共食”了。而且,只要他站在豬欄門口輕輕地一叫喚,那兩頭分別叫“佬大”和“佬二”的小野豬,就會湊上前來“討”吃的,確實惹人喜歡。有的村民疑惑了,難道這幾年,張福林夫婦做生意賺了錢,開始養寵物了?其實不然,這是張福林夫婦新尋找出的一條“致富路”。 張福林家住洪家關鄉銀杏塔村。這里海拔860多米,山窮水惡,交通閉塞。小學畢業后,張福林便回家務農,1982年,27歲的他貸款300元,在本村開了個小小的經銷店,專門經營小百貨。開店3年,他和妻子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當時,為方便村民,他們將商品從山下肩挑背負,運到山上,有時一天往返幾十公里,甚至不惜倒貼運費也要將貨物送到村民家里,經銷店成為高山上名副其實的“流動貨站”,由于經營有方,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經過3年的磨練,積累了一定的經營經驗,張福林又有了新的想法:走出大山,去外面做生意。夫妻倆一合計,籌資在洪家關鄉街道上開了個經銷店,仍然堅持誠信經營、熱情服務。1992年,張福林被評為湖南省第三屆個協代表,第一次到長沙,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大開眼界。 由此,張福林發現了一個商機:隨著交通設施的完善,運輸業的發展前途一定很大。從長沙一回來,他就開始學習駕駛,湊錢買了個“雙排座”,自己開始跑貨運。到1997年,他又買了輛大貨車,加入該縣某公司運煤車隊,由于人緣好,講信譽,被推選為車隊隊長。之后,又擔任桑植水泥廠車隊隊長,為水泥廠運煤。此時,張福林已經擁有了兩臺大貨車和兩臺面的車。跑運輸有了一定的積蓄,他率先在洪家關鄉的街上修起了兩層樓的磚房。 富起來的張福林并沒有滿足,他一直在尋找著機會,實現資產的再次增值。有一天,張福林在家看電視,無意中看見一位農戶進行野豬養殖獲得成功,他茅塞頓開:自己的老家張家塔不是絕好的特種養殖基地嗎?特種養殖大有前途,何不試一試? 去年八九月份,張福林經多方打聽,買來兩只受傷的小野豬,當時都只有5公斤左右,為了治好它們,老張挖空心思,又是給它們打針,又是給它們吃藥。天熱時,給它們洗涼水澡,天冷了,用電燈取暖。甚至每天還賞給它們兩個雞蛋吃。一開始,小野豬野性十足,老張給其治療時,經常被尖利的牙齒咬傷。在老張的精心照料下,小野豬的傷慢慢好了,而且和老張逐漸建立了“感情”。他心里那個美啊!因為他想將小野豬養大,而且還要想方設法和地方品種“湘西黑豬”雜交,繁殖第二代、第三代……,然后建立“湘西特種野豬繁殖基地”。 恰好此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桑植產業扶貧,大力實施湘西野豬規模化生態養殖加工項目。張家界溇澧野生動物開發有限公司也需要辦示范基地。三方一拍即合,桑植縣縣委常委、國家知識產權局駐桑植扶貧工作組組長杜江峰得知此事,決定對口扶持:張福林繁養3組(33頭)特種野豬,每組給其補貼4000元。同時還扶持兩年每組每年2萬元的貸款利息。這下張福林高興了,有堅強的“后盾”,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心里也踏實。去年10月初,他回到老家開始“大興土木”,投入15萬元,修起了62間豬欄。為了保證特種野豬70%的生料供應,他又租了5畝地,種上紅薯、苞谷,去年收苞谷2500多公斤。他還種了12畝蘿卜、白菜,養了2頭牛,7只母羊,辦起了“高山上的特種養殖場”。 現在,張福林的養殖場里已飼養了2頭純野豬,33頭特種2代野豬,平均已長到40多公斤。按這樣的發展勢頭,春天一到,豬們就要開始“生兒育女”,全年可以發展到400多頭。想到這些,張福林又有了大膽的決定:正月一過,就修水池、打圍墻,將它們野生放養。到那時,將“豬”們清早放出去,一天投放一餐食物,晚上再招回來。他甚至還想到,在圍墻的入口處設置彈簧門,裝上攝像頭,監控“豬”們的生長,一是防止“開小差”逃跑,二是希望監控到圍墻以外的純野豬偷偷溜進來,使“豬”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推薦信息
- 熱門信息
-
- 田家老院子 [12934]
- 張家界一中高考成績創新高 [5444]
- 關于安張衡鐵路(西安廈門鐵路湖南段)立項勘察的建議 [4665]
- 桑植一中高考再創佳績 [4305]
- 方言劇《故事三下鍋》爆紅 [3866]
- 桑植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765]
- 鸕鶿灣大橋將于今日通車 [2229]
- 雙目失明的湘西11歲“小宋祖英”誓與死神頑強抗爭 [2228]
- 張家界軍分區領導班子調整 [1675]
- “5A戶外”在新起點上邁步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