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訊
土家“梯瑪”控秘
更新時間:2018-03-19 13:50:55 來源:m.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尊崇“梯瑪”是中國土家族的原始宗教形式,它有著形成于原始社會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共性,更有土家族獨具的個性。土家族宗教儀式執行人“梯瑪”,漢語稱之為“土老司”, 土家語稱之為“梯瑪”,漢意為“敬神的人”。“梯瑪”用土家語唱《梯瑪歌》,故被稱為“歌師傅”。土家智者“梯瑪”卜辭傳達古代生產力信息,是中國巫儺文化的組成部分。“梯瑪”是不脫離勞動的宗教職業者,與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土家族人稱之為人與神之間的溝通者、人神合一的統一體。 清代“改土歸流”前,“梯瑪”權力較大,是基層政權和神權的操縱者,不僅主持祭祀、驅邪、許愿、還愿、占卜、解結、渡關、超度、趕鬼、求雨等民間宗教活動,而且還管土家村寨的婚喪、求兒女、治病、送亡人、解糾紛、娛樂等社會活動。清代“改土歸流”后,其職能減少,僅限于替人趕鬼治病、求福消災、許愿還愿等祭祀活動。土家男女需經“梯瑪”許可方能訂婚。舉行葬禮時,由“梯瑪”念經。“梯瑪”沒有經書,唱詞全憑記憶。從其宗教祭祀可以看出“梯瑪”精通土家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不僅掌握土家史實,而且能夠表演茅古斯等各種土家舞蹈,為繼承土家族傳統文化作出了歷史貢獻。 新中國建立前,土家祖先為了酬神還愿,多次開展原始宗教活動。土家語稱之為“梯瑪日”,其漢意為“梯瑪跳神”。“梯瑪”巫祀活動分為公祀和家祭兩類。舍巴日(漢意為“擺手舞”)屬于闔族公祀,舉行地點皆在土家族“擺手堂”。清代《乾隆永順府志》記載:“各寨有擺手堂……每歲正月初三至十七日。夜間,鳴鑼擊鼓,男女聚集,跳舞唱歌,名曰擺手,此俗猶存。” 擺手活動由“梯瑪”主持進行。祭祀時,“梯瑪”用土家語唱《擺手歌》,然后帶領眾人到擺手坪跳擺手舞。許多土家先民還以戶為單位在堂屋里面操辦家祭。“梯瑪”從事還愿活動之時,頭戴鳳冠法帽,身穿紅袍法衣,手持銅鈴、司刀。雄渾高亢的牛角聲,節奏明快的銅鈴聲和著粗獷豪放的梯瑪歌,組成土家山寨特有的交響曲。 “梯瑪”信仰屬于多神泛靈信仰,原始宗教與民間信仰交融,本民族神與道教、佛教諸神混雜。由天格、地格和人格組成的“梯瑪神系”,構成土家祭祀大觀,表現在《梯瑪神圖》上,分為大、小兩種,是“梯瑪”祭祀神壇上使用的掛軸。大神圖是主祭堂掛圖,神案設在主人家堂屋里,小神圖像是“梯瑪”附屬設施掛圖,神案設在主人家大門口,“梯瑪”神祇有天地公、天地母、九天神、雷公、祖先神、八部大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沖巴妮、梅嫦獵神、四官神、土地神、五谷神等。梯瑪道具包括服飾、法器和各種面具。服飾有鳳冠、法衣和八幅羅裙等,法器有壇馬、神旗、祖師印、八寶銅鈴、司刀、牛角、竹卦和科書等。 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故“梯瑪”充當傳承土家文化之角色。正是世世代代的“梯瑪”心口相授,以“梯瑪法事”和《梯瑪歌》為載體,使土家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得以傳承和積累,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之一。《梯瑪歌》篇幅浩繁,規模宏大,長達數萬行,洋洋數十萬言。涉及民族起源、民族遷徙和生產生活、生兒育女等方面,具有傳承土家文化、表達土家語言、調解社會矛盾、加強道德約束、兼營土家醫藥等社會功能。《梯瑪歌》是由土家巫師“梯瑪”在法事活動中唱念吟誦的祭祀歌,其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積淀了大量的土家歷史文化和藝術因子。一是《服茲妥(漢意為“土家祭祖還愿”)》,用于“還土王愿”,內容有《報家先》、《安正堂》、《臘月堂》、《報梯瑪》、《辦傳賀》、《起馬》、《交和事錢》、《過堂》、《討保佑》、《拜男拜女》、《搭橋》、《送神》等四十九個環節。二是《杰洛方(漢意為手訣)》,用于“解結”法事,主要內容有《請師傅》、《敘情》、《踩刀》、《求卦》、《畫符》、《拄印換身》等。三是《宋姆妥(漢意為祖宗殯殮)》,用于土家族人“治喪”法事,有“宋姆列些”和 “子姐莫是”等程序,帶有濃重的表演性。《梯瑪歌》形式獨特,有講有唱,有歌有舞,形成歌舞、音樂相結合的藝術載體,對研究土家族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有重要價值。可見,《梯瑪歌》是土家族輝煌壯麗的長篇史詩,是研究土家族的百科全書,是內涵豐富的土家語辭典,是原始宗教的活化石。 隨著社會環境變革,湘鄂渝黔毗鄰地區土家文化傳承人“梯瑪”已經屈指可數。但是,湘西北仍有少數土家“梯瑪”。建國前夕,保靖縣土家“梯瑪”向宏清師從“梯瑪大王”彭天祿,成為“沃沙派(漢意為背簍派)”傳承人。桑植縣:“梯瑪”尚立昆拜“梯瑪世家”向宏治為師,唱《梯瑪歌》,跳《八寶銅鈴舞》。近幾年來,土家族音樂家龍澤瑞對保靖縣唯一健在的“梯瑪”向光權演唱的梯瑪歌進行音樂記譜、土家語記音,出版了《牛角里吹出的古歌——梯瑪神歌》。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也于近年出版了龍山縣土家族民間文藝家劉能樸編著的《梯瑪》一書。2006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永順縣、保靖縣、古丈縣土家族《梯瑪神歌》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龍山縣土家族《梯瑪歌》被國務院發文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龍山縣彭繼龍被國家文化部發文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族《梯瑪歌》代表性傳承人。繼湖南首臺實景民俗節目《梯瑪神歌》文藝晚會在武陵源寶峰湖風景區向中外游客揭開神秘面紗之后,張家界盛唐旅游公司也在打造室內土家文化經典節目《梯瑪歌》,使之成為張家界民族文化旅游的一個亮點。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推薦信息
- 熱門信息
-
- 2012年湖南省導游證年檢年審題目答案(2012年3月3日... [45438]
- 評印度電影《愛經——萬誘寶鑒》:欲望與智慧(作... [15050]
- 畢福劍《星光大道》主持中大贊天門山 [6897]
- 俄羅斯電視臺專赴天門山拍攝玻璃棧道 [6406]
- 天門山雨后現云霧奇觀 如夢似幻 [5776]
- 張家界市9個重大交通項目最新情況一覽 [5643]
- 張家界迎來春節黃金周客流小高峰 核心景區雪色迷人... [5515]
- 落實“雙聯雙解六攻堅”.市領導集中調研宜張、張桑... [5038]
- 天門山景區12月1日起執行冬季票價 [4921]
- 張家界天門山迎今冬初雪 游客大呼驚喜 [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