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
達芬奇不能僅靠“道歉”了事
更新時間:2018-03-19 12:25:56 來源:m.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達芬奇終于道歉了!在媒體、公眾、監管部門的合圍之下,達芬奇18日晚首次對某些產品產地標準、質量問題及不規范宣傳問題向消費者表達歉意,并稱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承擔責任。雖然兩次提到“深表歉意”,但只字未提“退貨賠償”的道歉信,能使其欺騙消費者的行徑“煙消云散”嗎? 道歉信中,“對于企業自身問題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承擔責任”的說法,不僅缺乏可操作性的、實質性的解決方案,表述更是相當寬泛;官方微博在發布道歉信后,竟設置了“禁止評論”模式。這可能是達芬奇對消費者可能不買賬的提防,這樣的道歉根本缺乏誠意。 事實上,“達芬奇”們“保稅區一日游”、“出口轉內銷”等行徑的背后,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心理,賺取幾倍、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暴利。這種行為不能憑一紙道歉就一筆勾銷。 如果購買商品涉及產品標簽不實、虛構材質和產地、質量不過關等情況,企業就構成欺詐消費者。對于那些已經提貨的消費者,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主張“退一賠一”;對于那些已經訂立合同、尚未提貨的消費者,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如果有確切證據證明商家喪失商業信譽,消費者也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想要讓公眾真正接受其歉意,讓消費者重新信賴品牌,達芬奇不能僅僅停留在道歉和內部整頓上。一方面,對于受傷害的消費者,達芬奇必須切實主動承擔起賠償責任,不能搪塞敷衍;另一方面,在未來經營過程中,更不能再“掛著羊頭賣狗肉”,而是真正地誠信經營,堅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道歉,遠遠不是監管部門對“達芬奇們”依法履責的終點。十幾年的知名品牌,經過檢驗檢疫、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卻依然成為監管的“漏網之魚”,這確實值得有關部門反思。監管如何不再“后知后覺”,執法如何擺脫被動尷尬,相關部門應切實承擔責任,主動跨前一步,增強對違規企業和違規行為的發現能力。 從歐典地板,到達芬奇家居,再到“假洋鬼子”盛行的家具市場,一次次的造假行為敲響警鐘:如果企業不承擔道德的責任、政府部門不承擔監管的責任,下一個“達芬奇”離消費者不會太遠。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熱門信息
-
- 金能量龍心口服液行騙至張家界,工商部門立案調查 [9780]
- 怎樣恢復相機里刪掉的照片 [6078]
- 裝修刷墻漆的教訓 [4527]
- 《禁毒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3750]
- 中國十大整體衣柜品牌亞丹升級采用不釋放甲醛的萬... [3597]
- 把大坪鎮建設成為天門山的后花園 [2460]
- 《血色湘西》女一號田穗穗扮演者——演員白靜被丈... [2434]
- 一碗米飯有多重 [2050]
- 廖漢生簡歷 [1992]
- 話說湘西土匪 [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