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_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_日本xxxx19视频

日常生活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推卸逃避責任

更新時間:2018-03-19 12:30:55 來源:m.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研究制定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的目標與行動計劃的坎昆會議正在召開,而決定會議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立場和態度。
  在去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態度和立場消極,不僅不作出應有的碳減排承諾,反而要求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廣大發展中國家承擔超出歷史責任、自身能力及發展水平的減排義務。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推卸義務、逃避責任的做法已經給全球碳減排進程造成了嚴重障礙,如果其再不予以糾正,坎昆會議取得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
  從歷史來看,作為率先完成工業化的國家,西方發達國家對全球歷史累積的碳排放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從現實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且大多是奢侈性消費帶來的碳排放;從資金和技術來看,西方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理應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
  從1850年到2004年,八國集團和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13個國家的歷史累積碳排放中,中國的排放貢獻率占10.8%,美國則占約40%。
  而中國的人均歷史累積排放貢獻率僅為1%,遠遠低于美國(21.3%)、加拿大(16%)和英國(16.4%)等發達國家,僅僅高于印度(0.4%)。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占全世界23.6%人口的發達國家自工業革命以來的二氧化碳累計排放量占全世界累計排放總量的79%。
  在人類歷史上,碳排放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而急速增加的,與之相對應,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等理念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冷僻到熱鬧的演變過程。
  西方發達國家無疑是工業化的第一波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在通過煤礦、石油、鐵路、飛機大肆積累財富、破壞地球的時候,根本未受任何環境保護概念的約束,這是人類環境史上的“原罪”。
  不可否認的是,在西方國家“壟斷”碳排放特權的時代,廣大發展中國家基本沒有現代工業和交通,碳排放微不足道。當前,發達國家應該以實際的減排行動“贖罪”,而不是逃避責任、混淆黑白,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推諉給發展中國家。
  從現實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和能源消費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由他們帶頭,主動加大減排力度責無旁貸。
  據統計,發達國家年均能源消費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64.6%,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總量的65%。從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國為4.6噸,不足美國的1/4、歐盟的1/2。
  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顯示,美國目前人均能源消費量仍是全球第一,并且是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的五倍。同時,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日均原油需求量為1900萬桶,是中國的兩倍多。
  西方發達國家常常指責中國是碳排放大國,但這只是表象。在表象背后,是中國的人口規模、能源結構和發展階段。中國的資源稟賦是缺油少氣富煤炭,能源結構中高碳的煤炭占2/3以上。
  中國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能源和碳的存量積累,例如公路、鐵路、城市基礎設施、房屋建筑等,而發達國家已經完成這一過程。
  中國如果保持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的城市化速率,每年就要凈增1400萬城市人口,相當于歐洲中等國家荷蘭的總人口。盡管部分高收入者效仿發達國家的消費模式,有奢侈浪費排放情況,但多數中國人的碳排放只是用以滿足基本需求。
  碳排放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必要條件,維持合理水平的碳排放是人類生活的一項最基本的生存權利。發展中國家整體上是基本碳需求排放,不同于發達國家的奢侈浪費排放。從倫理角度看,前者優于后者。發達國家不應強迫發展中國家接受脫離其發展水平的、不切實際的減排義務。
  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長期受西方國家的侵略與剝削,長期與工業化、城市化等高碳活動無緣。如今,充分享受了建立在高能源消費基礎上的舒適生活的發達國家,卻以環保、低碳的名義剝奪發展中國家在合理限度內發展國民經濟、提高生活水平、享受現代文明成果的權利。
  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將氣候變化問題擴展到政治與經濟領域,一些國家試圖將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不平等秩序復制到環保領域的企圖值得警惕。
  去年6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按照該法案,從2020年起將針對來自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邊境調節稅”。
  從2012年起,2000多家航空公司將被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屆時,只要飛機飛過歐盟的天空,就必須為排放的溫室氣體付費。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日益成為發達國家制造新的貿易規則的理由和借口。
  人們不能不問:發達國家的這些措施真是為了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么?還是為了本國利益,站在“環保”的道德制高點,手握“低碳”話語權大棒,進行新一輪的“劫貧濟富”?為什么發達國家控制全球碳排放的努力不首先從削減自身的碳排放做起呢?
  目前,擁有雄厚資金和先進環保技術的西方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減排要求多,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的承諾吝嗇,這已引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強烈不滿。
  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10月在天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發達國家兌現承諾,在2012年前建立“快速啟動資金”,是重建多邊進程各方信任和坎昆會議成敗的關鍵。四國代表要求盡快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落實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并重申,這些資金必須是現有官方對外援助和雙邊基金之外的新增資金。
  “基礎四國”聲明還敦促發達國家按照京都議定書要求,承擔大幅度量化減排指標;沒有批準《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要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承擔可相比較的減排指標。坎昆會議應該為最終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成果做好鋪墊。
  按照IPCC的建議,到2020年,發達國家的碳排放應該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5%-40%,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希望發達國家減排40%以上。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周二表示,按照巴厘島路線圖的授權和《哥本哈根協議》共識,發達國家應該為歷史的責任承擔自己相應的義務,率先采取行動,在減排行動中起領導作用,這一點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是“必須要堅持的”。
............................................ 本版稿件均據新華社

.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