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_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_日本xxxx19视频

張家界衛生

醫療機構(一)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0:15 來源:m.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五)醫療機構
張家界市人民醫院】 1990年建立,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于一體的地級市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28223平方米,建筑面積33490.78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總值五千余萬元,其中醫療設備總值達二千余萬元;核編床位四百張,年出院病人八千余人次,年門診量18萬人次。在職職工五百余人,其中主任醫師15人、副主任醫師34人、中級職稱158人,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1.2%。擁有西門子全身CT機、日本東芝1250毫安大C臂數字減影系統、奧林巴斯腹腔境、電子胃腸鏡、進口彩色B超、7150型全自動生化 分析儀等大型先進醫療設備。該院以放射 介入為特色開展的心導管介入治療(射頻 消融術、球囊擴張術、冠脈造影術)、肝 硬化的介入治療、椎間盤介入治療、輸卵 管再通、動脈灌注化療、B超介入治療, 均達到國內、省級先進水平;以腹腔鏡為 代表的開展一系列內鏡手術,與介入治療 一道逐步形成醫院兩大特色。幾年來,人 工晶體植入術、角膜移植術、陰道成形 術、人工關節植入術、射頻消融術等達到 國內先進水平。該院曾先后獲省科技進步 四等獎3項,獲省科技成果轉化先進單位 稱號,在國家級、省級雜志上發表論文 195篇。 【張家界市中醫院】 始建于1958年, 現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占地面積10050 平方米,建筑面積19450平方米,有床 200張,年診療八萬余人次,住院病人三 千余人次。職工總數329人,其中高級職 稱11人,中級技術人員60人。有放射、 檢驗、B超、胃鏡等醫技科室。有核磁共 振、500mA帶電視監控系統的X光機、 彩超、C型臂、頸顱多普勒、三維腦電地 形圖儀、電子胃鏡、心電圖監護儀、血液 生化儀、酶標儀等三十余臺先進診療設 備。醫院科室設置齊全,中醫特色濃郁, 除設有內、外、婦、兒、骨傷、五官、口 腔等科外,另設針灸推拿、中風、肛腸、 燒傷等特色專科。推拿科為湖南省“推拿 中心”創建單位,其黃氏推拿手法飲譽三 湘,治療椎間盤突出療效獨特。“燒傷創 瘍靈”已取得國家專利。先后有5篇論文 參加國際性學術活動交流,獲省市級科技 成果獎6項,每年接受大中專院校實習生 及衛技人員進修80人次以上。1986年起 連續獲得湖南省衛生系統先進單位,1996 年被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1998年 “愛嬰醫院”評審達標,1999年獲省“放 心藥房”稱號。 【永定區婦幼保健院】 始建于1965 年,占地10余畝。有標準的門診樓一棟, 使用面積1200平方米;現代化的住院大 樓一棟,使用面積3250平方米;食堂、 供應室、消毒室一應俱全。有固定資產950萬元,設有病床95張,其中婦科30張,產科病房45張,兒科病房10張,觀察床5張,其他床位5張。設有婦幼保健門診、婦產科門診、兒科門診、中醫專科門診、專家門診、住院部、保健部、院辦公室、醫務質控科、財務科、后勤科等科室部門。在職職工75人,其中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23人、初級職稱35人,完全能滿足內、外、婦、產、兒、中醫保健科的門診及住院的診療服務要求。年門診四萬多人次,住院二千多人次,2000年自營業務總收入達311萬元。2000年6月省愛委會授予文明衛生單位光榮稱號。【永定區皮防所】 前身為1953年成立的大庸縣麻風村管理所,原址設在離城20公里的麻空山上,1986年搬遷到市中心,更名為“大庸市皮膚病防治所”,1988年更名永定區皮膚病防治所。從1953~2000年底,累計發現麻風病人827例,治愈670例,死亡133例,尚有現癥病人24例,患病率為0.025%。與往年相比,年發病率下降了52.27%,患病率下降了25.96%。1986年修建了皮膚病門診部,逐步擴大了服務項目,開展了以麻風病防治為中心,以皮膚病、性病防治和醫學美容為特色的專科性醫院,業務收入達60萬元。醫療、辦公用房五千多平方米,醫療設施、交通工具逐步更新完善,區、鄉、村三級防治網日臻健全,固定資產達到五百多萬元。先后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瑞典、丹麥、挪威、菲律賓、英國、新加坡和衛生部、中國醫科院、中國麻風防治中心、全國性病麻風病控制中心等專家的好評。【永定區結核病防治所】 建于1993年,系全區治療結核病的專門機構,該所利用世行貸款和湖南省農民結核病治療基金開展傳染性結核病的免費治療。有工作人員7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醫師4人,能開展X光、化驗、血液生化分析等檢查項目。利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先進結核病治療方案治療各類結核,效果顯著。連續六年評為省級先進單位。【永定區藥品監督檢驗所】 建于1984年,1986年搬遷于區衛生局辦公,擁有固定資產約3萬元,各種檢測儀器21臺件,設有藥化、中藥、儀器、圖書資料標本等科室,有各種藥品質量標準四十余冊。有干部職工10人,其中主管藥師2人、主治醫師1人、西藥師2人、檢驗師1人、中藥士2人,承擔著永定區管轄內的醫藥衛生單位的藥品質量監督檢測任務。【大坪鎮衛生院】 創辦于1950年,占地7畝,固定資產24.7萬元,有醫務人員18名,其中主治以上醫務人員2人,醫師4人。有業務用房1棟,五百余平方米,病床8張,能開展X光、心電圖、B超、腹部手術,擔負著本鎮七干余人的預防保健、醫療工作。【三岔鄉衛生院】 建于1952年,時名三岔醫藥聯合診所,1958年改為現名。占地面積1. 30畝,建筑面積700平方米,床位5張,固定資產24萬元。有醫務人員9人,其中主治1人、醫師4人、醫士4人。配有X光機、心電圖機、電動洗胃機、顯微鏡,能開設X光透視、化驗、心電圖等功能檢查,能處理內、外、兒、婦、五官科等常見病和部分疑難病癥。【三家館鄉衛生院】 1968年創建,現有醫務人員15人,其中主治2人、醫師3人。能處理農村常見病及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王家坪鎮衛生院】 地處三市四縣交界,是永定區最邊遠的山區鄉鎮衛生院。創建于1955年,當時為聯合診所。現有醫務人員20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3人、初級以上職稱2人。總占地面積3900平方米,有房屋三棟1800平方米。病床11張,固定資產48萬元。能開展X光、三大常規檢驗、心電圖、B超輔助診斷。能診治常見病及多發病和開展預防保健業務。【雙溪橋鄉衛生院】 院創建于1950年,設于雙溪橋,當時以私為主,稱醫療所,1953年合于集體,1969年,遷址雙溪橋村部,現有房屋兩棟共1450平方米,固定資產約18萬元,配有X光透視機、心電圖、顯微鏡,能開設X光透視、化驗、心電圖功能檢查,能處理內、外、兒、婦、五官科等常見和部分疑難病癥。【永定醫院】 位于永定區南正街82號,占地面積1570平方米,業務用房2433平方米,門診面積543平方米,住房面積1890平方米。職工70人,醫務人員62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3人、護士14人。醫療設備有200max光機一臺、B超機一臺、心電圖機2臺、血稀平衡治療儀一臺、心腦血管病治療儀一臺及各種手術器械和各種化驗設備,除能開展常規檢驗、生化實驗和肝功能、乙肝六項、血脂、血糖等檢測外,還可做血液流變學檢測。定編病床30張,實際可開放病床60張。1999年5月加掛“永定區老年病醫院”牌子。設有內科、心腦血管病專科、外科、中醫骨傷科、婦產科、五官科、口腔科、結石病專科、美容科、中西門診、藥劑科等。其中心腦血管病專科、結石病專科、中醫骨傷科是該院頗具特色的專科。【四都坪鄉衛生院】 1958年創辦,占地面積0.3畝,建筑面積293平方米,有在職醫務人員10人。【后坪鎮衛生院】 創建于1952年,當時稱后坪聯合診所,1965年改為現名。占地面積1152平方米,建筑面積850平方米,有固定資產38.5萬元。開設床位12張。有醫務人員21人,其中有中級職稱者1名、初級職稱者20名。能開展X光、心電圖、化驗、小手術,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年門診萬余人次,住院人數約180人。【合作橋鄉衛生院】 1968年創建,現有18名醫務人員,其中主治醫務人員2人,醫師4人。占地1.5畝,有房屋一棟,固定資產約40萬元。能開展X光、化驗、B超、A超、婦產科等業務,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陽湖坪鎮衛生院】 1995年由原陽湖坪鄉衛生院、黃家鋪鄉衛生院合并而成。有門診大樓240平方米。1999年由香港紅十字會無償捐資36萬元,修建住院綜合樓1468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120萬元,占地5畝。有工作人員32名,病床14張,能開展X光、化驗、B超等臨床各項檢查,設有門診和住院部,分別設有內科、兒科、外科、五官科、婦產科、腸道門診和防保組,擔負本鎮2萬人的預防保健、醫療工作。【西溪坪醫院】 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醫療設備有B超機、心電圖機、X線光機、激光治療機、電熱恒溫三用冰箱等。病床20張,手術床2張。在職職工53人,其中主治6人,醫師5人,檢驗師2人,藥劑師1人,醫士39人。【沙堤鄉衛生院】 創建于1953年,有三件X光等一些較先進的醫療設備,現有衛技人員15名,能開展內、兒、婦及預防保健工作。【沅古坪人民醫院】 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積3780平方米,建筑面積2539平方米。有固定資產480萬元,開設病床40張。現有工作人員60人,其中衛生技術專業人員54人,具有中級職稱者11人。年門診5萬人次以上,收治住院病人1000人次以上。擁有放射、檢驗、超聲、心電、紅外光理療醫技科室。有大、中型診療儀器十二臺件。能開展下腹部、上腹部和部分骨科手術。由于該院處沅陵縣、桃源縣、慈利縣、永定區四縣交界,該院實際擔負了四鄉一鎮和三個鄰縣的部分鄉鎮的診療工作,服務半徑已達30公里以上。【羅水鄉衛生院】 創建于1956年,時稱羅水聯合診所,1958年更名為鄉衛生院。有兩層建筑面積為85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樓,衛技人員14人,能開展內、兒、婦科業務及預防保健工作。【羅塔坪鄉衛生院】 1955年創辦,有房屋3棟,350平方米,占地0.6畝,有固定資產約2萬元。有醫務人員8人,其中醫師6人。【青安坪鄉衛生院】 1955年1月創建,有房屋一棟,280平方米,共有固定資產約5萬元。現有醫務人員6人,其中主治以上1人,醫師4人,基本上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官黎坪辦事處衛生院】 1986年由原來的二家河醫院邢家巷分院及城郊衛生院雙峽醫療點合并而成,院址設在官黎坪雙峽醫療點處,1992年遷址陵園南路中段旁,占地3.9畝,建筑面積390平方米,新修邢家巷分院,占地3畝,建筑面積200平方米,一棟門診綜合大樓1300平方米,有固定資產近100萬元,病床30張。有工作人員51人,其中中級職稱5人。設有門診和住院部。門診設有內科、兒科、外科、五官科、婦產科、傳染科、腸道科。醫療技術科室有放射、檢驗、心電圖、B超等機構,年門診2萬人次。【橋頭鄉衛生院】 創建于1954年,2000年遷址于原橋頭鄉財政所所在地。現有醫務人員15人,其中大專1人、中專2人,職高9人。能開展中醫,西醫內科、兒科及預防保健工作。【南莊坪街道辦事處衛生院】 創辦于1998年,占地3.5畝,有門診綜合樓一棟,1200平方米,固定資產約120萬元。現有醫務人員30名,其中正規學校畢業生23人,職高7人。能開展X光、化驗、B超、心電圖、腹部手術、計劃生育四大手術等醫療業務,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教字埡人民醫院】 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教字埡衛生所,1986年遷址教字埡鎮市場中心中湖路,新建大庸市第二人民醫院,1993年命名為永定區教字埡人民醫院。占地6.8畝,現有醫務人員40人,其中主治醫師以上7人,醫師5人,醫士10人,護師2人,護士12人,功能科醫士4人。能開展醫療、內、外、婦、兒、傳染、中醫、檢驗、醫學影象各種醫療和預防保健工作。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癥。1996年被評為“一級甲等”醫院。【溫塘鎮衛生院】 1957年建立,原名茅崗衛生所,1964年遷至溫塘鎮,成立茅崗區醫院。1991年修建三層門診大樓一棟,改名為溫塘鎮衛生院。1998年由于特大水災被淹,1999年由香港紅十字會為主捐資修建住院大樓一棟。現醫院占地6畝,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固定資產一百多萬元,工作人員20名,病床15張。能開展X光、化驗、心電圖、B超等檢查;能做腹部、骨科、婦產科手術,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謝家埡鄉衛生院】 創建于1950年,1976年遷址和坪崗,有房屋兩棟共1394平方米,固定資產約5萬元,現有病床5張,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新橋鎮衛生院】 創建于1958年,當時稱新橋聯合診所,1966年改名為新橋衛生院,1996年,修建50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樓,1996年成立“新橋愛幼中心”。衛生院占地4.3畝,固定資產40萬元。現有中西醫衛技人員21人,能開展內、兒、婦、X光、化驗、計劃生育四大手術,能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武陵源區人民醫院】 前身為成立于1953年的慈利縣三官寺公社喻家嘴聯合診所,1959年改為慈利縣喻家嘴公社衛生院,1989年武陵源建區.隨之改為索溪鎮醫療中心,1991年始稱現名。該院現有干部職工86人,固定資產440萬元,建筑面積4693平方米,開設病床100張,門診設有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五官科、傳染科、中醫科、理療科、急診科,醫技科室有放射科、檢驗科、心電B超室,是該區惟一的一所二級綜合性醫院。該院在區政府所在地軍地坪設有二門診部,并設有“120”急救中心,承擔全區的醫療保健、景區救護任務。【武陵源區婦幼保健站】 位于武陵源區武陵大道51號,建于1990年,當時隸屬區衛生計劃生育局。1994年12月,區衛生局與計劃生育局分設,婦幼保健站隸屬衛生局轄管。該站主要負責為全區婦女兒童身體健康提供保健服務,婦幼衛生監測與信息管理,婦幼衛生保健人員培訓,婦幼衛生保健科學研究,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現有工作人員7人,具有中、高級職稱者2人,其余5人均為正規院校畢業醫士。擁有多功能微波治療儀、兒童保健電腦、冷光乳腺治療儀、電動吸引器、無痛分娩儀、121分光光度計、801乳腺治療儀、陰道顯微鏡等大中型治療儀器二十余臺件。能開展兒童智能測驗評估、婦女兒童保健咨詢、婚前健康檢查、計劃生育常規手術,能處理婦產科及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天子山鎮衛生院】 1990年3月17日組建,有各類醫務人員5名,綜合辦公樓2棟703平方米,有三大常規檢測、50毫安X光機、小生化分析儀、風濕肌骨傷痛治療儀等醫療設備及婦產科全套設備,能處理目前農村的常見病、多發病。【協合鄉衛生院】 1968年建,建筑面積約58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價值12萬元,有醫務人員11名。能處理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癥。【張家界森林公園醫院】 1982年建立,當時為張家界林場醫務室.1986年納入原大庸市衛生局管轄,1989年劃歸武陵源區衛生局管轄。1999年由香港發展基金會投資修建一棟近400平方米的醫院大樓。現有心電圖、化驗等設備,有工作人員11人,其中主治醫師4人、醫師2人、藥師1人、護士1人。【慈利縣人民醫院】 始建于1939年7月,初期為縣衛生事業所,1941年改名為縣衛生院,1949年改稱慈利縣人民政府衛生院,1957年始稱現名。該院現有干部職工338人,開設床位320張,固定資產三千多萬元。內設院辦、政工、醫政醫教、護理、院感、質控、財務、經管、后勤、保衛、設備、信息等十余個職能科室,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傳染科、五官科、中干科、腫瘤科等9個病區和13個護理單元及放射、檢驗、超聲、心電、腦電、病理、藥劑、制劑、麻醉等十多個輔助科室。該院1992年被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省級文明衛生先進單位”,1993年被省綠化委員會授予“園林式單位”,1994年通過評審定為“二級甲等醫院”,1995年被國家衛生部、人事部、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多年來獲得省、市、縣科研成果獎48項。1995年被湖南省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定為教學醫院,1997年9月被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衛生部評定為“愛嬰醫院”,1999年被衛生部認定為“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院”。【慈利縣中醫院】 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16畝,總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開設病床200張,總固定資產2200萬元,住院部設傳染、骨外、普外、內兒、婦產、哮喘、五官等7個病室,門診設內、外、婦、兒、傳染、皮膚、口腔、推拿、急診、碎石、“120”急救中心等30個科室。共有專業技術人員257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3人,中級技術人員45人,初級技術人員199人。能開展開顱、開胸、人工晶體植入、角膜移植等手術,搶救成功率達98%。該院潛心研究了30多年的攻關課題,曾三次獲得省級科技成果獎,并運用這一方面的成果治療哮喘患者20多萬人次,總有效率達96.7%;采用中成藥“消障靈”治療老年性早期白內障見效顯著。1994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為“全國示范中醫醫院”、“二級甲等醫院”,1992年被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慈利縣第二人民醫院】 創建于1950年,初期為江埡衛生事務所,曾先后易名為江埡衛生所、公社衛生院、區醫院,1989年更名為縣第二人民醫院。占地面積12畝,房屋總面積8185平方米,固定資產215萬元。有X光機、B超、心電圖、生化分析儀、激光治療儀等醫療器械設備50多臺件(CT機的購置正在考察論證);有兩臺救護車、病床60張。現有在職員工105人,其中副主任醫師4人,中級職稱21人,初級職稱58人。設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結石病、癲癇病等專科。新開展的有無痛式人流術、新式剖宮產術、改良式全子宮切除術等業務。年均門診5.5萬人次,住院1600人次,大中手術近千臺次。【慈利縣衛生防疫站】 1956年從縣衛生院分出設立,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計免科、疾控科、監督一科、監督二科、學校衛生科、消殺滅科、專科門診部、結防所、檢驗科,主要擔負全縣急慢性傳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兒童計劃免疫和食品、環境、學校、勞動、放射等衛生監督監測、衛生宣教及科研培訓等工作。1985年該縣通過省、地考核,成為湖南省第一個消滅血吸蟲病的縣,獲中央和省的金杯和銀杯獎;1987年地甲病控制達部頒標準;1988年5月被省衛生廳授予“文明衛生單位”。該縣計劃免疫分別于1988年、1990年、1995年成為以省、縣、鄉為單位達85%目標的縣;1994年被省衛生廳授予“傳染病防治法監測管理先進單位”;1996年圓滿完成亞太地區腹瀉病控制試點項目,被評為省試點先進單位;1998年12月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國家縣級一等站”;2000年11月,該縣瘧疾達基本消滅標準。1989~1999年以來共開展科研30多項,其中部、省級科技成果獎各1項。【慈利縣婦幼保健院】 1961年始設,時稱慈利縣婦幼保健站,1998年10月更為現名,副科級全額事業單位。該院內設保健部、臨床部、后勤部、辦公室;臨床部下設住院及門診婚煙保健、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婦科、兒科、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內科、外科等診室;除常規進行B超、心電圖、胎兒心電圖、臨床檢驗、X光檢查外,還開展了具有保健特色的陰道細胞涂片、乳腺透照、兒童營養評價等診療業務,現開設病床20張。該院1997年被省評審為“愛嬰醫院”,2000年慈利縣同時啟動世界銀行貸款衛生九項目和降低“兩率”項目工作。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上一篇:疾病防疫
下一篇:歌舞(一)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