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區劃
桑植縣(五)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1:06 來源:m.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三合街村】 位于龍潭坪鎮東北部, 南鄰李家灣,東與四方溪接壤,北鄰梅坪,西鄰湖北九洞,由桔子崗、朱尤溪、 巖埡、洞灣、上灣、中心組、聶家臺、巖槽門、涂家埔、泉年灣、跑漢、何家坡 12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30492畝, 耕地面積1572畝,旱澇保收面積320畝, 森林覆蓋率80%。以山坡為主,平均海 拔1200米,地域遼闊,人戶分散。主要 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油菜、花生、煙葉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530 噸。村內有一條省道從中穿過,經過4個 組,其它組不通公路,且小道曲折,戶戶 通電,自然飲水條件差,已修建了200多 個蓄水池,組組都飲上了自來水。村小 學,校園面積3畝,修了2層小樓房,有 7間教室。主要姓氏有涂、冉、彭、邰、 李、熊、張、楊、唐、田、余、毛、賀、 黃、龍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 259戶,1048人,勞力941人,男498 人,女443人。1999年人均純收入960 元。
【毛埡村】 位于龍潭坪鎮西北部,北 鄰云頭山,東鄰艮豐,南與苦竹坪交界, 西鄰天坪山。由文家界、謝家界、苦竹 塔、青竹溪、毛埡5個村民小組組成??偯娣e21238畝,耕地面積208畝,森林覆 蓋率80%。全村以山為主,山高海拔 1500米。人戶分散稀少,戶戶都照上了 燈。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洋 芋、紅薯、油菜、黃豆、苧麻、烤煙等, 1999年糧食總產量115噸。村內沒有公 路,離鎮20多公里。村小學,校園面積 2畝,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主要姓氏 有楊、謝、文、李、賀、王等。村民大部 分為土家族。全村有76戶,218人,男 123人,女95人,勞動力150人。1999 年總收入35萬元,糧食總產量115噸, 人均純收入853元。
【云頭山村】 位于龍潭坪鎮的西北方,東與湖北接壤,西鄰毛埡,南鄰橋頭,北鄰大坪,由天遠組、杉木坪、五峰洞、毛 伏、茶元5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 20066畝,耕地面積335畝,靠天水耕作,森林覆蓋率90%。全部是坡田,山高海拔1300米,人戶分散、稀少。主要 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洋芋、紅 薯、油菜、黃豆、苧麻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200噸。村內沒有通公路。戶戶都照上了電。村小學,校園面積3畝,建筑面積400平方米,有3間教室。主要姓氏 有張、楊、李、王、劉、宋、熊等。村民 為土家族。全村有83戶,262人,男136 人,女126人,勞動力147人。1999年總收入28萬元,人均722元,糧食總產 量200噸。
【白竹坪村】 位于龍潭坪鎮西北部,和鶴峰縣接壤,西鄰橋頭,東鄰趕坪,北抵鶴峰,南與竹還交界。由鐵橋、杜家 峪、余家灣、馬家新屋、馬家老屋、田 家、粉墻、王家、兩岔河、利溪坪10個 村民小組組成??偯娣e17000余畝,耕地 面積1530畝,旱澇保收面積1153畝,森 林覆蓋率為80%。全村中間大坪,四面 環山,呈盆地狀。1999年修一條長達 2470米的水渠,解決了余家灣、馬家灣 新屋、馬家老屋、田家組、粉墻組的灌溉 問題,2000年3月又修一條防洪大堤, 堤長1000米,堤高3.5米,寬4米,一 直通到村部;在黃家組、兩岔河、利溪坪 圍堤造田41.5畝,主要物產有稻谷、小 麥、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苧 麻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615噸。已有7 個組通公路,高壓電線路改造完工。修了 一個4畝大的漁塘。修了一座拱橋,橋寬 5米,高30米,成為白竹坪進出的交通 要道。村學校,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 主要姓氏有周、余、馬、黃、劉、尚、 張、歐、彭、田。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 全村245戶,957人,男506人,女451 人,勞動力430人。2000年總收入98萬元,人均1200元。
【艮豐村】 位于龍潭坪的西部,東鄰 橋頭,南與云頭山接壤,北鄰白竹坪村, 由陳家灣、巫門巖、草坪、老屋、團結、勝龍6個村民小組組成??偯娣e9031畝, 耕地面積340畝,旱澇保收面積330畝, 森林覆蓋率60%。全村中間是一坪,四周環山,人戶集中,一條小河從坪中穿 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1998年修了 一條長3000米的水渠,解決了艮豐5個組的灌溉問題,部分村民用上了自來水。 主要物產有水稻、小麥、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苧麻等,糧食總產量 240噸。只有一條通往龍潭坪的公路。主 要姓氏有王、張、陳、宋、向、彭等。村 民為土家族。全村124戶,413人,男 210人,女203,人,勞力245人。1999年 總收入753萬元,人均純收入950元。1999年糧食總產量240噸。
【劉家界村】 位于龍潭坪鎮東南部, 東鄰竹坪村,北鄰龍潭坪村,西與苦竹坪鄉交界,南與四方溪鄉交界。由劉家界、 三岔埡、殷家灣、李家組、唐家組、張家組6個村民小組組成??偯娣e7640畝, 耕地面積687畝。其中水田面積29畝, 靠天水耕作。森林覆蓋率為53%。全村 低山環境,山坡地多,多巖殼地。主要物 產有玉米、小麥、洋芋、紅薯、油菜、黃豆、苧麻、花生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 260噸。村內組組通公路。戶戶通電。該 村自然水源條件極差,天干時要到6里以外、坡度在82度以上的山坡下的小溪挑 水吃。主要姓氏有李、張、殷、劉、易、 楊、王、駱、唐、周等。村民為土家族。全村128戶,426人,男229人,女197人,勞動力240人。1999年人均純收入 947元。
【竹埡村】 位于龍潭坪鎮東部,東與四方溪鄉交界,南鄰劉家界村,西鄰龍潭 坪村居委會,北鄰趕坪村。轄黃木埡、麻 陽潭、竹埡、碗豆凹、鄧家灣5個村民小 組。耕地面積563畝。全村低山環境,山 坡地多。主要物產有玉米、小麥、油菜、 花生、黃豆、苧麻、紅薯、洋芋等。1999 年糧食總產量260噸。村內有一條省道從 中穿過,組組通公路,戶戶用上照明電, 自然水源一般,老天旱時,要到6里以外 的山腳下小溪里挑水。主要姓氏有康、 符、鄧、楊、王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126戶.450人,男235人,女 215人,勞動力240人。1999年人均純收 入900元。
【李家灣村】 位于龍潭坪鎮東北部, 北與湖北紅三村交界,西鄰趕坪村,南與 四方溪交界,東鄰三合街;轄七方坪、水 牛坪、園廠、涂家崗、小兒灣、付家坡、 官屋場、中村、賀家灣、大叢嶺、楊家 坡、龍家坡、周家埡、李家灣、冉家臺、汪家灣1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2974畝, 耕地面積1974畝,其中水田面積244畝, 全部靠天水耕作,森林覆蓋率為82%。 全村地域遼闊,山高海拔1100米,人戶 分散。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 薯、油菜、花生、煙葉。1999年糧食總 產量590噸。村內有一條省道從中穿過, 經過4個組;其他組不通公路,且小路曲 折。組組通電,戶戶照明,自然飲水條件 差,大部分農戶已修建了120個蓄水池, 用上了自來水。學生教學搬到養路公班一 間屋子一個班,另一個班寄讀在農戶家 中。主要姓氏有涂、冉、楊、唐、周、 彭、邵、李、熊、付、陳、汪、賀、官、 黃、毛、余、龍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 族。全村309戶,1050人,男562人, 女488人,勞動力650人,1999年人均 純收入1100元。
【趕坪村】 位于龍潭坪鎮東北部,東 鄰李家灣村,西鄰白竹坪村,南鄰竹埡 村,與四方溪鄉接壤,轄棕包水井、鄭家 坡、白柏嶺、包灣、毛埡、桃泥灣、沙洲 灣、楊這有組、新屋、老屋、白竹埡11 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4599畝,耕地面積 1560畝,其中水田面積350畝,旱澇保 收面積150畝,森林覆蓋率為75%。全 村低山環境,山坡地多。在沙洲灣組有一 條灌溉水渠300米,主要物產有稻谷、小 麥、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苧 麻、花生、煙葉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 720噸。全村組組通公路。戶戶通電。 80%以上的農戶都用上了自來水。村小 學,校園面積5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 米,有教室8間,村級醫務室2間,教師 住房4間。主要姓氏有鄭、熊、符、王、 楊、張、方、陳等。全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301戶.968人,男512人,女 456人,勞動力550人。1999年人均純收 入900元。
【橋頭村】 位于龍潭坪鎮西北方,北 鄰白竹坪,南鄰艮豐,東與毛埡接壤,西 鄰龍潭坪,由深洞溪、電池灣、土布坑、 橋頭、劉家灣、謝家坪、王家坪7個村民 小組組成??偯娣e24075畝,耕地面積 350畝,旱澇保收面積300畝,森林覆蓋 率60%。全村山坡較多,人戶集中,一 條水渠,渠長3000米,渠寬1米,渠深 1米,解決了橋頭村、劉家灣、謝家坪、 電池灣、王家公、深澗溪6個組灌溉問 題,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洋 芋、紅薯、油菜、黃豆、苧麻等,1999 年糧食總產量315噸。白橋公路從白竹坪 一直穿到龍潭坪,絕大部分組未通公路, 且小道曲折。整個村都用上了電,部分村 民埋設管道引水,用上了自來水。村小 學,校園面積5畝,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有10間教室。主要姓氏有李、毛、 伍、劉、向、張、金、熊、唐、宋等。大 部分為土家族。全村182戶,635人,勞動力364人,男328人,女307人。1999年總收入65.3萬元,人均純收入980元, 糧食總產量314噸。
【陳家河鎮】 位于桑植縣西北部,距縣城僅29公里,東接涼水口鎮,西連巖屋口鄉,南界永順縣萬民崗鄉,北臨蹇家坡鄉,面積106平方公里,轄20個建制 村,2個居委會,人口1.6575萬人。陳 家河鎮始建于1985年。1995年原新街、倉關峪、蹇家坡3鄉和陳家河鎮合并建立陳家河鎮。1998年10月,全縣區劃調整 時,原新街、倉關峪兩鄉和陳家河小鎮合 并建立今陳家河鎮。境內交通比較發達, 桑植——龍山、桑植——鶴峰公路穿境而 過,區位優勢相當明顯。主要物產有稻 谷、玉米、柑桔、板栗、花生、煤、螢石 等。該鎮經濟以農業為主。1999年工農 業總產值599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 75%。全鎮原有椪柑面積3000余畝,新 發展椪柑5800畝,年產椪柑100噸,產 品遠銷內蒙古、黑龍江一帶,成為內半縣 的檻柑基地。地下煤炭資源豐富,現擁有 麻園、致富等大小煤礦5個,年產原煤3 萬噸。1999年,該鎮被定為小流域綜合 治理示范區。目前為止,已完成投資595萬元,完成坡改梯地6015畝,退耕還林 7234畝,栽植用材林苗木230萬株,發展經濟林(檻柑、板栗、梨子)5800畝;推廣沼氣池300口,省柴灶1000個。整個工程立足山、水、田、林、路立體開 發,以期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和生態效益。近年來,該鎮面貌發生了較 大變化,以“一橋、二路、三街、一市場”為主體的全面興鎮工程,已經完成或 正在實施當中。投資560萬元、占地14362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擁有固定攤 位450個,商業門面200個,2000年底 即可交付使用;投資450萬元,水泥硬化街道800米,改造下水道600米,鋪設彩 色人行道板4000平方米,架設街道路燈82盞,實現街道綠化、硬化、亮化、美 化。全鎮通信事業迅速發展,開通程控電 話800門,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架設移 動電話中轉站,開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 3000米。全鎮有水電站1座,年發電量8000千瓦;有鎮民族中學1所,小學18所,在校學生5000余人;有廣播電視站 4個;有醫院1家,衛生所2個,醫療設 備較為先進。陳家河是革命老根據地。1935年4月,賀龍、肖克率紅二、六軍、團在陳家河殲敵1萬余人(史稱“陳家河大捷”)。
【橋頭居委會】 位于陳家河鎮中心地帶,東鄰唐家坪村,南鄰黃木潭居委會,西鄰陳家河村,北抵唐家坪村和蹇家坡鄉交界。由唐上坪、唐下坪兩個居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515畝,耕地面積36畝。全 居委會居住較為集中,座落地理條件較為優越,是陳家河鎮政治、經濟、文化、教 育、衛生中心,也是陳家河鎮小流域治理的重點之地。居委會是桑龍公路穿越之 地。部分居民用上陳家河鎮自來水廠供應 的自來水。居民家家通電,燈火輝煌, 90%以上都安上了有線電視,30%已裝上了電話機。陳家河鎮原中心完小,1998 年改名為賀龍希望小學,兒童上學較方便,該校在縣內很有名氣,條件較好。主 要姓氏有唐、向、吳、楊、張、李等。居民大多為土家族、苗族。全村75戶,298 人,男152人,女146人,勞力178人。 1999年總收入31萬元,人均1020元。
【黃木潭居委會】 位于陳家河鎮政府 所在地,東鄰三漤子村,南抵陳家河村, 北與唐家坪村、橋頭居委會接攘,轄老 街、張家鋪、黃木潭、中坪四個居民小 組,總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0 畝,旱澇保收面積100畝。全居委會地處 鎮政府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桑龍公 路、桑鶴公路從境內穿過,有商業街、機 關街、農貿大市場,集市繁榮。境內有兩 條小溪,在黃木潭匯合流入澧水。1999 年秋縣以工代賑撥款在澧水地段架設了陳 家潭大橋,陳——劉公路即將破土動工, 退耕還林541畝,坡改梯地520畝,栽上 了經果林椪柑。農戶照上了電燈,有線電 視普及,程控電話入戶安裝率達30%,4 個居民小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黃木潭是 賀龍希望小學所轄地,解放后至1954年 在老街村辦小學,1955年由黃木潭、陳 家河、唐家坪、橋頭共同搬遷黃木潭建立 陳家河中心完小,后更名為民族小學,就是賀龍希望小學的前身,有教學樓4棟, 教職員工住宿樓兩棟,校園占地面積約 7000平方米,教學基地約5畝。主要姓 氏有張、謝、廖、陳、周、楊等。居民大 多為土家族和苗族。全居委會175戶, 621人,男311人,女310人,勞動力 300人。1999年總收入65萬元,人均純 收入900元,糧食總產量20萬公斤,人 均口糧200公斤。
【廠灣村】 位于陳家河鎮西北部,東 鄰倉關峪,西鄰蹇家坡,南抵吳家灣村, 北與沙塔坪鄉相鄰,由郭家溶、杷河、斜 坡、廠灣、接龍崗、吳家坡、劉家灣、楊 家灣、鐵廠坪9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 4548畝,耕地面積1080畝,旱澇保收面 積80畝,森林覆蓋率30%。全村低山環 繞,坡田多,2口山塘,但地處本村西南 部一口山塘僅水面5畝,無灌溉之用,只 斜坡組一口山塘水面為2畝,解決21畝 灌溉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花 生、洋芋、紅薯、油菜、黃豆,1999年 糧食總產量380噸。“桑——八”公路僅 從境內西北角通過,絕大部分組未通公路 且小道曲折,全村通電,絕大部分村民用 上了自來水。村小學,校園面積5畝,建 筑面積240平方米,有教室4間。主要姓 氏有吳、陳、黃、向、龔、谷、郭、鄭 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240戶, 874人,男467人,女407人,勞力481 人。1999年總收入61.2萬元,人均700 元。
【三漤子村】 位于陳家河鎮東大門, 座落在澧水河畔,北鄰廖家村鎮的朱家溝 村,南鄰涼水口鎮的泉門口村,由三漤 子、上吾溪、下吾溪、分水嶺、茶元界五 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150畝,耕地 面積151畝,旱澇保收面積74畝。以一 首打油詩概括全貌:“兩山夾一溝,十里 光山頭;人在岸邊住,水在河中流;人均 三分田,做死不飽肚。”修通了長4.8公 里的村道,改變了肩挑背負的歷史。有線 電視開通,程控電話開通,并吃上了自來 水,修筑了一座灌溉水壩,大大改善了村 里的面貌。主要農產品有稻谷、玉米、紅 薯、小麥,地下資源豐富,有大量的煤 炭。村小在日本友好人士幫助下,學校由 下吾溪遷往三漤子,新建校舍一棟,校園 占地2畝,成為全鎮較好的村級小學之 一。以土家族、苗族為主,主要姓氏有 劉、王、張、朱、李、黃、易、瞿。全村 101戶,404人,勞力113人。1999年總 收入30萬元,人均743元。糧食總產量 140噸,人均440斤。
【毛塔村】 位于澧水河畔,距鎮政府 僅兩公里路,東與陳家河村交界,南齊桑 龍公路要道,北與剖腹溪村接壤,西連新 街村,8個村民小組,156戶643人,有 固定耕地576畝,2000多畝山坡地。全 村低山環繞坡地多,1999年新修三條引 水渠,渠道全長3000多米,有大小山塘 17口,改善稻田灌溉面積300多畝。主 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黃 豆、柑桔等。全村有檻柑300畝,年產量 達150噸,1999年,糧食產量達250噸, 人均純收入1000元以上。桑龍公路穿境 而過。全村擁有程控電話20多部,手扶 拖拉機4臺,80%的農戶逐步富起來,村 里自來水還未解決。學生上學主要到鎮民 族小學就讀。主要姓氏有李、吳、王、 趙、尚、向、張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 苗族。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