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_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_日本xxxx19视频

張家界區劃

慈利縣(七)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0:50 來源:m.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長峪村】 位于江埡鎮的西北部,東鄰卓家峪村,西鄰趙家崗土家族鄉,北抵江埡水庫南岸,南與九里埡村、八斗丘村接壤。由蔣家溶、袁家灣、白楊灣、泉坡、新槽門、老槽門、江家坡、新屋、新臺、學堂凸、秧家溶、羅家老屋、田坪、毛家坡、高橋、深度、根家峪、余門18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1000畝,耕地面積1049畝,旱澇保收面積370畝。境內有一條小溪由東向西將村分成兩半。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了11口堰塘,共有15畝水面,灌溉面積為6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小麥、油菜、柑桔、紅薯、黃豆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550噸。村內林業資源較為豐富,植被覆蓋為60%,1972年建成了千畝林場,現有林木蓄積量2000立方米.1981年建了村級林場,面積300畝,現有活立木500立方米,每年林業收入達到6萬元。村內交通條件較好,慈桑公路穿境而過。戶戶照上了電燈;家家用上了自來水。架起了有線電視,安裝了程控電話。村級小學,校園占地面積5畝,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是江埡鎮辦學條件較好的村級小學。主要姓氏有唐、羅、江、袁、銀、毛、杜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有481戶,1470人,男764人,女706人,有勞動力861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148萬元,人均1068元。
【雙潭村】 位于江埡西北部,東與金雞村相鄰,西與桑植縣交界,南抵江埡水庫,北與桑植縣人潮溪交界,由五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鄰江埡水庫,水面面積達5000余畝,水面開發潛力大。目前村民主要從事網箱養魚、水面養鴨、捕魚等水上養殖活動。在移民開發建設中,該村以發展山林為特色,大力改山造田,營造了近萬畝松杉用材林和300畝板栗林。村內交通便利,縣、鄉鎮公路貫串全村,水上客貨運輸可直通桑植縣到湖北。1987年由農民集資架電,全村戶戶照上了電燈。村小學建筑面積800平方米,有教室5間,教師宿舍3間。主要姓氏有卓、黃、周、劉、李、夏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137戶,移民人口497人,男256人,女241人,勞力273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28萬元,人均563元。
【五里堆村】 位于溇水、索水河畔,東抵江埡村,南抵四坡村,西抵官塔、李家峪,北抵馬路嶺至九里埡村大公路為界,由劉家坡、石家峪、劉家坪、五里堆、王家溶、三灣等18個小組組成,全村總耕地面積1302畝,其中旱地696畝,水田606畝。全村矮山凸、丘陵地形,坡田坡地多。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建26口堰塘,有八畝水面,可供各組灌溉60畝,主要靠皮埡水庫旱澇保收。主產稻谷、紅薯、黃豆、玉米等。1999年產糧食460噸,人均口糧315公斤,主要經濟來源靠柑桔、外出打工。18個組已有15個組通公路,全村1985年通電照明。村小學600平方米。有教室6間,室外有活動操坪。主要姓氏有李、杜、唐、田、石、戈、朱,全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437戶,1379人,其中男685人,女694人,勞動力900人.1999年總收入156萬元,人均1100元。
【四坡村】 位于江埡鎮東南方二公里處,東鄰五四村,西鄰五里堆、李家峪村,南鄰白巖峪村,北鄰江埡、龍臺村,由14個村民小組組成。有耕地面積1145畝,灌溉面積501畝,有松杉林200畝,柑桔、金香柚類種植500畝,森林覆蓋率約為20%。主要產物為稻谷、油菜、柑桔、紅薯、黃豆、玉米、小麥等,1999年糧食總產325噸。全村有9個組基本通公路,有80%的農戶已用上電,吃水還是采用古代的打井挑水方式。修建了一棟315平方米的教學樓。主要有漢族、土家族。姓氏有李、杜、王、譚、石、余、高等。全村1446人,有勞動力980人1999年總收入180萬元,人均純收入1008元。
【白堰村】 位于江埡鎮東南部,東鄰畢家坪村,南鄰廣濟坪村,西鄰五四,北鄰連坪村。由高坡、三元、白泉、白堰、興堰、堰坡、興龍、屋橋、姚臺、豐嶺、豐灣、巖門峪、雙灣、林場等14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6300畝,耕地面積1037畝,森林覆蓋率40%。全村山地多。主產稻谷、玉米、紅薯、油菜、柑桔。一座?、蛐退畮欤娣e10余畝,能灌溉水田500畝。境內有兩條溪溝、四座拱橋。5個組已通主公路,8個組通簡易公路,安裝電話23部,有線電視120部,98%的村民用上了電。村小學,校園占地面積6畝,建筑面積450平方米,教室4間。主要姓氏有謝、王、杜、寇、張、姚、袁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有307戶,村內居民1023人,男518人,女505人。1999年總收入62萬元,人均收入1200元。
【龍臺村】 位于江埡鎮城郊,東鄰教場坪村,西鄰江埡農貿市場,北抵淡水,南鄰蓮坪村。由巖灣、中周、高灣、王灣、楊家橋、張家灣、小元、花臺、李灣、黃土凸等11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為1176畝,耕地面積926畝,其中水田509畝,旱地417畝,其中桔園面積250畝,森林覆蓋率為28%,在初、高級社時,修建小二型水庫一座,灌溉面積120畝,修建了山塘7口,灌溉面積8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和柑桔。1999年總產量170噸。全村組組通公路,村民生活條件好,戶戶都用上了電,有線電視人戶率70%,40%的農戶吃上了自來水。村小學一所,校園面積10畝,建筑面積700平方米,是該鎮辦學條件較好的村。主要姓氏有寬、王、李、劉、卓、鄒、袁、唐、吳、張,謝、高、譚、涂、寇、余、周等,村民為土家族。全村427戶,1202人,男702人,女500人,勞動力650人。1999年全村總收入達120萬元,人均純收入1100元。
【皮埡村】 位于江埡鎮南部,東鄰李家峪村,西鄰九里埡村,北鄰官塔村,南鄰龍王崗村,有8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1115畝,其中耕地725畝,旱澇保收面積215畝。全村屬低山環境,山坡田多,造山塘15口,可灌溉面積75畝,1958年全鎮在該村建皮埡水庫一座,占該村耕地面積250畝,形成人多田少,稱作山鄉湖區風景好。主要產稻谷、玉米、紅薯、油菜、黃豆、柑桔、鮮魚等,全年糧食總產可達155噸。村內交通不甚發達,有四個組未通公路。村小一棟,校園面積15畝,建筑面積28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李、杜、劉、宋、郝、王等,大多數屬漢族、土家族,有252戶,825人,男432人,女394人,勞力454人.1999年總產值66萬元,人均805元。
【白巖峪村】 位于江埡鎮南部,東鄰五四村,北抵李家峪村,西抵龍王崗村,南抵熊家莊村。由蘭家峪、郝家峪、陳地灣、何家灣、馬樹灣、山羊口、白巖峪、自生橋、楊家坡、劉家灣、胡塔、大巖板、于家堰、茶王坡、杜家峪、吹風嶺、譚家垣等17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5200畝,耕地面積1200畝,無旱澇保收面積。全村山坡環境,坡地多田少,平均海拔約400米。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油菜、黃豆、烤煙、柑桔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400噸。村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40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張、王、杜、劉、楊、譚、郝、何、涂、李等。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320戶、1160人,男610人,女550人,勞動力600人,1999年總收入65萬元,人均560元。
【甘溪坪村】 位于江埡鎮南部,東鄰東泉村,西鄰本鎮齋公坡村,南抵本鎮細茅坪村,北抵本鎮廣濟寺村。由沙家坡、下坪、東風、中心、上坪、回龍泉、長灣、毛姑山、觀音坑、團塔等10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4894畝,耕地面積889畝,旱澇保收面積294畝,森林覆蓋率50%。高寒山區,地多田少,坪中一條甘溪溝。1984年借貸17萬元辦了一個綜合加工廠并架設高壓線,農戶自籌資金5萬元架設了28公里的低壓照明線路, 1998年農戶自籌資金修了村至長灣組、 毛姑山組兩條簡易公路,路線長10公里。 村小學,校園面積6畝,建筑面積300平 方米,有四間教室、一間廚房、三間套教 師住房、二間小會議室。主要物產有玉 米、水稻、油菜、烤煙、林業等。姓氏有 鄒、曹、羅、汪等,村內大多數為土家 族,全村200戶,620人,男342人,女 278人,勞力298人,1999年總收入50 萬元,人均800元。 
【龍王崗村】 位于江埡鎮西南部,東 鄰白巖峪村,西鄰巖板田村,南抵黃金塔 村,北連皮埡村,由曾家灣、老屋、潘家 垣、新屋、陳家溶、王家灣、孫家坡、于 兒灣、劃水池等9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 總面積1440畝,耕地面積711畝,旱澇 保收面積200畝。境內多山。1972年修 建了小型水庫1座、骨干塘3口,灌溉面 積達200畝。1998年外資開發了龍王 景點。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油 菜、黃豆、烤煙等。村內交通發達,慈索 公路穿境而過。村小學一所,校園面積2 畝,建筑面積250平方米,有教室2間。 主要姓氏有宋、劉、曾、王、錢、蘭等, 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有217戶.788 人,其中男365人,女423人,勞動力 346人。1998年總收入704萬元,人均 815元。 
【江埡村】 位于湘西武陵源北部,東 鄰龍臺村,西鄰臨江村,南鄰四坡村,北 抵溇水河交界。由馬路嶺、放馬場、高 龍、張家山、興隆、江溶、新街、高埡、 豬場、張灣、屋橋、金元等12個村民小 組組成,全村耕地總面積400畝,桔園面 積396畝。全村呈長形,處于江埡鎮中心 地帶,交通四通八達,是江埡水庫、桑植 縣、武陵源慈利縣必經之道。主要特產 無核蜜桔、金香柚遠銷全國各地。家家都 用上了電、自來水,95%安上了有線電 視,并成為江埡首個電話村。小學與江埡 鎮中心完小合并,校園面積25畝。主要 姓氏有杜、李、張、唐、度、吳、王、寇 等,大多為土家族,全村450戶,1168 人,其中男505人,女663人,勞力559人,1999年總收入165萬元,人均1043元。
【合心村】 位于江埡鎮西部,東鄰江埡林場,西與筆架村接壤,南接逃駕峪、老凼,北與金雞村、雙潭村以庫水為界,由大橋、向家埡、葫蘆凸、茶子坡、茶家埡等12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11500畝,耕地面積150畝,旱澇保收面積為80畝。全村地處高山環境,因江埡水庫修建,村民大部分遷移出去,目前村民依靠水庫發展養殖業來謀生,村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資源近萬畝,是面積較大的杉木林主產區。村內交通落后,全村僅有一條簡易公路。修建了村小學一所,校園占地5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是庫區筆架、合心片區的中心完小。主要有向、卓、唐等姓,村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105戶,304人,其中男160人,女144人,勞動力182人。1999年總收入20萬元,人均純收入400元。
【老凼村】 位于江埡水庫西部,東鄰江埡水庫和逃駕峪村,西鄰趙家崗鄉新臺村,北抵800米高原的四方臺村,南與趙家崗鄉的八角山交界,由廟坪、雷家臺、王家凸、大園、三老凸、老凼、陽坡等7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為16700余畝,耕地面積為376畝,旱澇保收面積102畝,森林覆蓋率為75%。全村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是個兩山夾一溝的大峽谷,平均海拔為450米。境內有一條溪溝.1958年修建了一條長4000多米的山渠,能灌溉80多畝水田。森林資源豐富,是江埡水庫內第一個林業村,植被總面積達9500畝,人工造林500畝,隨著江埡水庫的建成,最近兩年大搞生產開發,發展經濟林木,植板栗苗150畝,蜜柚50畝。主要物產有玉米、水稻、小麥、洋芋、油菜、油桐、板栗、茶葉等。村小學,校園面積3畝,建筑面積900平方米。2000年,在市建整扶貧工作組的扶持下,修建了一條長達3公里的鄉村公路。主要姓氏有李、陳、董、姚、關、劉、鄧、曹等,全村有127戶,372人,男185人,女187人,勞動力220人,1999年收入30萬元,人均純收入560元。
【畢家坪村】 位于江埡鎮東南部,東抵象市鎮龍坪村,南鄰本鎮白堰村,西鄰蓮坪村,北鄰象市鎮太坪村,漤水經北向東流去。全村1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9258畝,耕地面積1296畝,旱澇保收面積850畝,森林面積1856畝。主要物產有水稻、玉米、油菜、柑桔等。我村地形復雜,境內由一坪(畢家坪)兩山(白洋山、高埡山)三溪(漁泉溪、灣溪、清水溪)四灣(灣、謝家灣、黑槽灣、并灣)構成。解放以來,我村村民修建了高埡水庫和謝家灣水庫,兩條4000米的人工引水渠,一條500米長的高空引水渡槽,基本解決了全村農田灌溉。村東有一條2公里長的漁泉溪,三面萬丈峭壁,青山環繞,泉水冬暖夏涼,溪內盛產娃娃魚、肥桂魚、泉魚、青蝦。泉水發源處有一個泉,內有一朵白色的石荷花,稱為“蓮花臺”,傳說是仙女在溪里洗澡后更衣的地方。有一個“仙人”,內石筍玉立,溪上橫跨一座10米長、4米寬,已有300年歷史的屋橋。白羊山有一棵400年的桂花樹,六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圍住,奇怪的是它每年開兩次花,花香十里。畢家坪是珍稀魚養殖、礦泉水開發、仙境游覽的好地方。村內交通發達,兩條村級公路環繞全村,直通各個村民小組,全村戶戶照上電燈,村里安裝了有線電視轉播站,把電視節目輸送到各家各戶。全村安裝了50部程控電話。村小學有一幢400平方米的教學樓,有四間教室,校園面積4畝。主要姓氏有彭、董、滕、陳、張、謝、周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387戶,1214人,人均水稻500公斤,油菜100公斤,柑桔1000公斤,人均收入1200元。
【興隆鋪村】 位于江埡鎮東南部,東鄰廣濟寺村,南鄰齋公坡村,西抵熊家莊村,北抵白巖峪村。由毛姑山、王家臺、五一、謝家塔、梨子還、水井灣、黑峪灣、黃中崗、堰塘灣9個組組成。全村總面積5600畝,耕地面積750畝。全村地處高山環境,水資源缺少,無水田。森林覆蓋率70%上,有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年年有大量木材出售。耕地面積500余畝,主要物產有烤煙、辣椒、玉米。交通條件較好,慈索公路橫穿全村,目前只有一個組沒有通公路。1985年全村就解決了照明問題。部分農戶修建了蓄水池,解決了人蓄飲水。有村小學一所,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700平方米,有教室12間。主要姓氏有王、張兩姓,是一個漢、土混合居住區。全村190戶.605人,其中男290人,女315人,勞動力290人.1999年總收入100萬元,人均1200元。
【灰塘坪村】 位于江埡鎮西北部,東鄰拆巖坪村,北接黃金塔村,南與西牛園交界,西與萬世坪村毗連。由中坪、上坪、下坪、太陽埡、高公井、劉家灣、杜家垣、小爐灣、小爐峪等9個村民小組組成??偯娣e2100畝,耕地總面積930畝,旱澇保收面積150畝,森林覆蓋率為90%。全村屬高寒地帶,坡多,地多,田少。僅修山塘一口,嚴重缺水,灌溉面積30余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紅薯、油菜、烤煙等。1999年糧食產量為358噸。簡易公路在本村東西貫穿而過,但絕大部分組內交通不便,仍是山道曲折、難行,村民家家戶戶全靠天水、蓄水。修建了村小學一所,校園面積10畝,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教室30間。主要姓氏有黃、王、張、杜、劉、李、唐、任、官等,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181戶,658人,男358人,女300人,勞動力360人。1999年,總收入97萬元,村民人均為1103元。
【李家峪村】 位于江埡鎮東南部,東鄰四坡村,西鄰官塔村,北抵五里堆村,南與白巖峪村、皮埡村交界,由后坪、牛欄埡、李家莊、新屋、馬家坡、中嶺坡、郝家坡、銅盆地、連二丘9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1204畝,耕地面積1104畝,旱澇保收面積698畝。全村地形呈一個長方形的叉口形,站在高處一眼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由于地理位置特別,皮埡高標準南干渠的灌溉面積可達700畝,1999年糧食總產量1500噸。主要農作物有稻谷、柑桔、油菜、黃豆、小麥、玉米等,村內交通四通八達,主干線慈索公路途經5個村民小組,全村農戶通車率達到70%。村小學,有6間教室,5套教師住房,校園面積達到6畝,建筑面積49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李、杜、滕、羅、唐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270戶,926人,其中勞力570人。1999年總收入101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300多元。
【雞公垣村】 位于江埡鎮南部,東與齋公坡接壤,南鄰訴巖坪,北抵黃金塔,西與灰塘坪交界。由楊風埡、西塘凹、風燈垣、雞公垣、趙家垣、王公坡等6個村民小組組成??偯娣e9020畝,耕地面積620畝。全村地處高山環境,海拔位于800米以上,森林資源比較豐富。由于自然環境影響,村民用水條件惡劣,生產生活用水依靠蓄水池取水。主要物產為烤煙、玉米、紅薯、稻谷。全村目前未通公路。村小學,面積4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劉、祝、杜、徐,大部分為土家族,總人口336人,男191人,女145人,勞動力200人。1999年總產值31萬元,人均900元。
【官橋村】 位于江埡鎮西部,東鄰青長嶺村,南鄰清水村,西與三官寺鄉長嶺村交界,北與趙家崗鄉董家峪村接壤。由單小埡、官坪、聶家凸等15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2112畝,耕地面積1059畝,森林覆蓋率較低。1958年大躍進時期修了2個骨干塘,有水面25畝,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紅薯、油菜等,經濟作物以柑桔、烤煙為主。村內一條主公路與原慈索公路相通,距張清公路僅25公里,全村組組通公路,家家戶戶照上電燈,少部分村民自修水池,飲上了自來水。村內投資38萬元,建成了全縣惟一的福和希望小學,小學占地3畝,是江埡鎮辦學條件最好的村級小學。主要姓氏有杜、康、李、姚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256戶,958人,男507人,女451人.1999年總收入105萬元,人均純收入1000元。
【官塔村】 位于江埡鎮西部,東鄰李家峪村,南抵皮埡村,西與九里埡村和八斗丘村交界,北鄰五里堆村。由毛家橋、官塔、李家棟、中咀、龍家坡、楊家咀、九里埡、中嶺、唐家塘等10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2500畝,耕地面積901畝,旱澇保收面積600畝,森林覆蓋率45%。全村座落在碾盤山東腳下,碾盤山是軍閥混戰之時兵家必爭之地,山頂現在還遺留有當時打仗用于防御的碉堡殘跡。長防林工程在碾盤山上已得到全面實施,山上一半以上的面積種上了柏樹.松樹、刺槐樹等。皮埡水庫北渠攔腰橫穿碾盤山,使山下絕大多數農戶的耕地得到灌溉,主要產物有稻谷、玉米、紅薯、油萊、黃豆、柑桔、柚類等。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50噸,柑桔50噸。十個村民小組全通簡易公路,裝有二十多門程控電話。主要姓氏有李、唐、杜、龍、張、毛等,為土家族。全村220戶,近899人,男、女各半,勞動力400人。1999年總收入60萬元,人均750元。
【楓埡村】 位于江埡鎮北部,東鄰象市鎮旭日村,南靠江埡林場,西連江埡水庫,北依金雞村。由水庫埡、鄧家坡、石家凸、張家塔、蔣家凸、林場、煤炭灣、長沖、中心、東風等10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3200畝,耕地面積720畝,森林覆蓋率達20%。境內以丘陵為主,坡度25度以上的為80%。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小麥、大豆、烤煙、油菜、花生、油茶、油桐、木瓜、茶葉、板栗等。村內交通不發達,目前僅有一條簡易公路。1985年在駐地海軍的幫助下架通了高壓電。有村小學一所,校園面積l畝,建筑面積80平方米,教室二間。主要姓氏有姚、李、吳、唐、任、鄧、張、翦等,村民以土家族為主,全村162戶,498人,其中男238人,女260人,勞動力280人,1999年總收入90萬元,人均純收入903元。
【金雞村】 位于江埡鎮北部,東與象市鎮交界,南鄰楓埡村,西鄰雙潭村,北抵三岔溪村,由獅子寨、河口、周家灣、寨灣、金雞、何家塔、溜巖被、上莊川等8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5000余畝,耕地1000畝,旱澇保收面積400畝,森林覆蓋率達45%。全村地勢由東向西狹溝式傾斜,平均海拔約1100米,境內有一條小溪,發源于該村西北山上,能灌溉溪流兩岸600畝農田。主要農作物有稻谷、玉米、紅薯、馬鈴薯、黃豆等。森林資源豐富,植被總面積2100畝,有近萬畝的人造杉木用材林,有天然的名貴中藥材,其中以天麻、黃姜、杜仲、黃柏等為主。村內交通便利,鄉級公路貫穿全村,水上運輸四通八達,直接通往桑植縣、湖北省等地。全村于1988年解決了用電問題。村小學校園面積4畝,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有4間教室。主要姓氏有舒、葉、卓、蔣、余、易等,村民為漢、土雜居,全村213戶.769人,男440人,女329人。1999年人均純收入680元。
【巖板田村】 位于江埡鎮南部,東鄰龍王崗村,南鄰青長嶺村,西接官橋村,北抵皮埡水庫,由譚嶺、巖板田、桃子田、和尚灣、楓樹灣、羊磨灣、龍王坑、小灣、龍馬、坯埡、瓦場埡等11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680畝,耕地面積900畝。村內多山丘,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了5口堰塘,1975年修建了皮埡水庫,灌溉面積達520畝。主要物產稻谷、玉米,小麥、紅薯、油菜、黃豆等,經濟作物有柑桔、蘋果、烤煙等。村內交通便利,原慈索公路從東到西貫穿而過,而且新想索公路也繞村而過,全村都已通電。1997年多方籌資27萬元,修建了村教學大樓,校園面積達10畝,建筑面積有2800平方米,成為江埡鎮辦學條件較好的村級小學。姓氏主要有杜、宋、唐、姚、彭、鄭、張等。全村380戶,1300人,其中男672人,女658人,有勞力740人,大多數為土家族。1999年全村總收入145萬元,純收入人均950元。
【青長嶺村】 位于江埡鎮西部,東鄰巖板田村,西鄰官橋,北鄰趙家崗鄉麻山村,南與黃金塔村交界。由佛建、長坪、才峪、三潭、老屋場、新屋場、太合灣、青長嶺、二家峪、君遠棟、茶郎坡、宋家坡、竹山坡12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6747畝,耕地面積1153畝,旱澇保收面積388畝,森林覆蓋率40%。低山環境,山坡田多,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了37口堰塘,2座小二型水庫,水面56畝,灌溉面積288畝。主要有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油菜、黃豆、烤煙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450噸。全村絕大部分地方未通公路。全部都照上了電燈。村小學一所,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470平方米,有5間教室、5間教師住房。主要姓氏有杜、姚、唐、充、宋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352戶,男587人,女593人,勞力721人。1999年總收入115萬元,人均975元。
【卓家峪村】 位于江埡鎮西部,東鄰臨江村,西鄰長峪村,南鄰五里堆村,北依索水河,全村由達埡、甲灣、唐家溶、何家溶、杜家溶、泉坡、胡埡、石橋、卓埡、駿馬、巖門、團結和合心13個村民小組組成??偢孛娣e725畝,其中水田405畝,旱地320畝,靠皮埡水庫灌溉,旱澇保收面積達到400畝。全村屬于丘陵地區,因興建江埡水庫,征用了巖門組的土地,給土地補償費200多萬元,庫區移民遷入60戶.211人,全部帶土安置分布到8個組,每組庫存土地款10萬元以上,加上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有95%的農戶蓋了新房,家家安裝了有線電視,有105戶裝了電話。物產主要有稻谷、玉米、紅薯、黃豆、花生、油茶和柑桔。慈桑公路把全村分成兩半,通公路的組有11個組,各戶都照上了電燈。有140戶安上了自來水。1996年村里投資、農戶自籌,修建了一幢占地面積2畝、建筑面積400平方米的兩層樓的新教學樓,有教室4間,老師住房4間,廁所和廚房各兩間,另外還修建了占地250平方米三層16間的村辦公樓。主要姓氏有王、杜、易、余、吳、李、張、譚、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其次是漢族,有324戶,1080人,其中男542人,女538人,勞動力750人。1998年總收入114萬元,人均1260元。
【坼巖坪村】 位于江埡鎮東南部,東鄰細木坪村,西鄰西牛園村,北抵雞公垣村,南與宜沖橋鄉、甘堰鄉交界。由黃利峪、胡家界、王家界、王家山、張家峪、云豐、新屋、老屋、農言、永紅、余家峪、白沙坡、銀漢垣等12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688畝,耕地面積1200畝,旱澇保收面積120畝。全村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平均海拔約800米,境內有兩條小溪溝,一條發源于黃利峪,一條發源于余家峪,兩條溪水在香山寺廟前匯合;1997年利用余家峪的水源,村內修筑了一條小水壩,解決了一部分人畜飲水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紅薯、油菜、黃豆、洋芋(馬鈴薯)等。村內上組組通路,家家戶戶照上了電燈。村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有3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張、李、劉、王、杜、許、黃、唐、朱、鄒、周、吳、趙、羅、白、祝、余、謝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242戶,755人,男412人,女343人,勞動力432人。1999年總收入28萬元,人均370元。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上一篇:慈利縣(六)
下一篇:慈利縣(八)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